2015-01-28
2015-01-28
2015-04-15
2015-04-15
2015-04-15
2015-04-15
2015-04-15
2015-04-17
2015-04-17
2015-04-17
2017-12-19
2020-01-03
2020-01-06
2020-01-06
2020-01-06
2020-01-06
2020-01-06
2020-01-06
2021-08-20
2021-08-20
|
四川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加快推进“民参军” 还需打破政策发表时间:2016-01-26 16:19 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和支持民企加入,加快军民融合步伐。怎样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联组讨论会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谈到,加快推动“民参军”,还需打破市场准入等政策壁垒,在政策、技术、程序方面予以“直通车”。 陈放谈到,2015年11月,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紧紧抓住中央把四川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作出了“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这标志着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事业已经“驶入”等级更高速度更快的“国道”。他认为,民营企业参加国防建设尤其是军工建设(简称“民参军”)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尽管这些年四川省在‘民参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仍不少,如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准入不顺畅、实际底数不清楚、配套政策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陈放说,“民参军”的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参与层次低。 针对此现状,陈放建议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体制创新;打破“民参军”市场准入壁垒,强化机制创新;优化“民参军”政策支持环境,强化政策创新;推动“民参军”示范区的协调,强化协同创新等,有效组织、加快推进“民参军”。 打破政策壁垒 强化机制创新 陈放认为,“民参军”的关键在于打破政策壁垒。他建议,按照“宽严相济、重在公平”的原则,创新完善装备采购制度,调整和修订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按密级程度分类设立许可限制,大力放宽低保密级军品配套许可限制。 在打破程序壁垒方面,陈放建议在示范区设立军工认证派出机构,探索完善“四证”联合审查机制,消除重复认证。同时,还应简化优化认证程序,降低认证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最重要的是打破技术壁垒,通过市场化机制,将民营企业的高精尖和颠覆性技术项目,列入国防创新试验计划等创新项目予以资助,并设立‘直通车’或绿色通道,促进更高效更快捷的‘民参军’。”陈放谈到,通过军民共享信息平台发布军工技术研发目录,大力吸纳、整合“民参军”企业技术力量参与军工技术创新活动。 打破行政区划 建立军民共享信息大数据库 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体制创新?陈放认为,具体而言,就是必须打破成德绵行政区划,加大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的力度,在建立省级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示范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并通过开展阶段性的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严格督促规划和各项方针政策顺利走完“最后一公里”。 同时,陈放认为,还应创建供需对接制度,尽快摸清示范区“民参军”企业底数,建立包括地区、产业、资质、技术、产品、装备等信息的数据库。通过军方装备采购平台、军民共享信息平台、军民技术交易平台等“三大平台”,及时发布军方需求信息和“民参军”供方信息,并通过商协会和军方采购部门共同组织开展“民参军”的免费辅导、指导和咨询服务。 优化“民参军”政策支持环境 强化政策创新 陈放建议,在“民参军”过程中,应推行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军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研究制定四川省‘民参军’税收减免政策,对‘民参军’企业提供的各类军工配套产品免征增值税,与国有军工企业或者科技型企业同等享受税收优惠。”陈放建议,还应支持建立军民融合银行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使“民参军”的企业能够多层次、多渠道、长周期、制度性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资金周转慢”等问题。 在创新科技支持政策方面,陈放认为,应加大“民参军”科技创新立项支持力度,按照军地企三方“合作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本分担、融资融智与风险防控等支持政策,降低“民参军”企业投资风险。 而在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化方面,在不涉密和不失控制权的前提下,陈放建议,尝试将国防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并通过许可、合资、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向具备运营条件的“民参军”企业转化。 推动“民参军”示范区协调 实现差异化竞争 陈放谈到,目前,成德绵示范区是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战场,要强化差异化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产业园区化集聚、纵向专业化分工、横向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格局。 陈放建议,应按产业和地区分类建立一批“民参军”样本企业,便于准确了解和掌握新老问题,尤其是全局性和共性问题。“还应统筹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的科技型‘民参军’龙头企业,扶持一大批有技术创新潜力的科技型‘民参军’中小微企业,增强军民融合的创新与竞争活力。” 陈放认为,成都地区应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人才、科技、金融的区域性中心优势,注重以现代服务业推进“民参军”。而德阳地区应通过开展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重大装备制造和零配件批量生产,注重以现代制造业推进“民参军”。绵阳地区应抓好中国(绵阳)科技城载体建设,广泛吸引省内外民营企业参与打造协同创新平台,规划建设以“民参军”企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园区和中小企业科技园区,以成果转化、项目研发和孵化推进“民参军”,从而为全国提供“军转民”和“民参军”示范和可复制的推广经验。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