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单

《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出炉

发表时间:2015-11-06 16:00
为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日前,四川省印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明确建成制造强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省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稳步提升,建成中西部领先的制造业发展高地;到2025年,制造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进入全国制造强省行列。

近年来,四川省制造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支撑有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梯次发展体系。但与发达省市相比,四川省制造业不大不强、不优不精的特征仍较突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繁重。

《行动计划》提出,要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坚持创新驱动、改革促动,坚持增量与存量并重、速度与质效并举,强化技术改造,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提升制造业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产业增加值率,实现信息化普及、智能化转型、高端化突破,将四川省建设为全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战略资源精深加工、名优特新消费品研发制造基地,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西部高地。

中国制造2025,四川如何行动——

贯彻执行《中国制造2025》,四川如何作为?随着日前省政府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答案随之揭晓——

抓好信息化普及、智能化转型、高端化突破三大着力重点,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完成十大任务,突破十大高端制造领域,四川省将力争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西部高地。
有底气,也需要跳起摸高
细读30多页的《行动计划》,“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西部高地”两个目标让人振奋。

实现这一目标,四川有何底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省制造业建立起门类齐全、体系完善的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并向高端转型突破的格局开始形成,初步具备了建设全国制造强省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四川有底气,也需要跳起摸高。”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分析,综合来看,四川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特别是前瞻布局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为四川省充分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重要产业基础,但是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阶段性问题。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四川省制造业仍不优不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行动计划》提出,要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机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将四川省建设为全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战略资源精深加工、名优特新消费品研发制造基地。

如何衡量制造业强不强?《行动计划》明确了五大类21个指标。记者注意到,与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四大类12个指标相比,《行动计划》增加了不少细化指标。其中,根据四川制造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特点,《行动计划》增加了一级的“规模结构”指标,由“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等6个二级指标构成。此外,在“创新能力”、“两化融合”、“绿色发展”中也新增了相关二级指标。

讲“普通话”,也讲“四川话”
“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既充分做到与国家战略相互对应、衔接一致,也结合四川实际,在具体工作上体现特色化、差异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分析,“我们不仅要讲‘普通话’,也要讲‘四川话’”。

在国家九大战略任务的基础上,四川省特别增加了“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这一大任务。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四川为军民融合大省,军民两用是今后四川省制造业的一个重点方向。为着力发挥军工资源优势,四川省将布局实施一批重大军工项目,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和产业化。与新增加的这一任务配套,四川省也在实施工程领域相应提出要实施“军民融合工程”。

同时,《行动计划》在国家提出的五大工程基础上,为进一步体现质量为先的行动指针,还增加了“产品强质工程”。在十大高端制造领域,《行动计划》更加注重发挥优势和特点。比如在电力装备基础领域,增加了富有四川省特色的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领域;节能环保装备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增加了四川省富有发展潜力的节能环保装备等。
政府要发力,企业也要给力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记者从成飞民机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制造智能化、自动化。一台德国进口的自动钻铆机能顶100个工人,但购置两台就需要1亿元人民币左右。这样的巨大投入让企业不得不思虑再三。“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盛毅看来,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政府政策的最终“落脚者”,《行动计划》虽然确定了智能制造等一系列目标和任务,但能否真正实现,还得看企业的积极性。

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四川省专门提出了六大保障措施,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

企业智能制造的投入问题,在《行动计划》中也有相应支持政策——“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吸纳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建立智能制造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改造和两化融合”。

一系列创新举措也计划启动——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项目,可由政府招投标开展科技攻关;利用区域股权交易促进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建立西部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排污权抵押融资……《行动计划》提出,将成立四川省建设制造强省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参加,统筹推进制造强省战略。
“机器人硅谷”
2025年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四川工业机器人企业目前大部分处于产业下游,未来四川机器人产业如何寻求突破?《行动计划》指出,四川将努力突破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力争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四川机器人产业将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国防军工、食品饮料等领域需求,开发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生产加工成套设备。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将助推中国制造2025落地四川,通过关键岗位“机器换人”改造计划,加大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力度,提升研发设计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水平。

在更为广阔的机器人民用市场,四川也希望分一杯羹。《行动计划》明确,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也将成为研发重点。
新能源汽车
首次明确纯电动为主攻方向
过去十年,四川汽车完成从年产10万辆到近百万辆的腾飞,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缩小四川汽车产业与国际汽车巨头差距的机遇,也是四川切入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突破。

在众多技术演进路线中,《行动计划》首次明确,四川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同时积极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核心竞争力是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除了整车生产制造和创新,关键零部件产业也成为布局重点。通过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在汽车巨头的销售网络中,四川是西部最大、最重要的市场,这也成为四川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独特优势。四川将在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加速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市场化销售促进研发和生产。
抢滩5G产业
争取“顶层设计”主动权
今年上半年,四川4G用户总数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161.6万,越来越多川人用手机看电影、视频通话。四川通信产业已瞄准网速更快、应用更丰富的下一代通信产业,对5G技术进行布局,抢滩千亿规模产业机遇。5G技术的发展也将带来市民生活的全新体验。看病难、上网贵、开车堵等难题,都将借助5G的发展得到缓解。

四川将努力争取5G产业“顶层设计”主动权。《行动计划》指出,努力将四川建成中国网络技术的融合平台,为5G系统的产业化和国际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四川将积极发展5G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与系统,带动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产品与应用大规模发展。

产业资本也在加速布局,在首届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上,诺基亚与四川正式签约建立全球技术研发中心,主攻移动通信5G网络最关键技术。此前,华为在成都开通了世界第一个多用户5G技术验证外场,系统性地验证5G技术。

为实现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锁定了十大任务、七大工程和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提高四川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提升四川制造业基础能力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十大任务方面,我省提出提高四川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四川制造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等。为实现十大任务,我省也将配套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品强质、绿色制造、军民融合等七大工程。

  在充分对接国家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端领域基础上,我省充分考虑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的发展基础和推进需要,提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与燃机产业、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农机装备、油气钻采及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保障措施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等。下一步,还将成立四川省建设制造强省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制造强省战略实施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据悉,推进《行动计划》的相关重点任务和工程分工方案也同步印发。